在加密货币市场的复杂生态中,泰达币(USDT)作为一种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,交易活跃,受众广泛。然而,与之相关的诈骗案件频发,让许多人不禁疑惑:被骗泰达币算诈骗吗?
从法律定义来看,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,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。若不法分子以虚假投资项目、高额回报承诺等为由,诱使受害者将泰达币转出,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。例如,有人在网络上宣称自己掌握高收益的泰达币投资渠道,回报率远超市场正常水平,吸引受害者投入泰达币。但实际上,这些所谓的投资项目子虚乌有,收到泰达币后,不法分子便消失无踪,这种行为无疑构成诈骗。
在现实中,类似案例屡见不鲜。2024 年,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破获利用投资虚拟货币 USDT 洗钱诈骗系列案件。犯罪团伙通过社交平台与潜在受害人建立信任,诱导其在指定虚拟数字平台用泰达币充值,最终使受害者遭受巨额财产损失 。同年,乐安县居民杨先生与绰号 “胖子” 的人进行泰达币线下交易,“胖子” 用表面为真钞、实际为影视道具币的现金,骗取杨先生手中的泰达币,该行为也被认定为诈骗,相关人员受到法律制裁 。
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与便捷性,常被诈骗分子利用。他们或是搭建虚假交易平台,通过后台操纵数据,展示虚假盈利,吸引用户投入泰达币;或是以线下交易为名,当面进行欺诈。某地朱先生通过微信群结识陌生网友,对方称有大量泰达币低价出售,双方约定线下交易。交易时,对方以发送链接的方式,获取朱先生账户操作权限,最终盗走其账户内所有泰达币 。
在中国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被明确为非法金融活动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虚拟货币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,其交易炒作扰乱经济金融秩序,滋生赌博、非法集资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。若因虚拟货币交易被骗,受害者权益虽受法律保护,但由于虚拟货币交易的特殊性,调查取证难度大,资金追回困难。像镇巴县的翠花委托他人通过泰达币理财投资,被骗后起诉,法院认为此类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调整范畴,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。
若遭遇泰达币诈骗,受害者应立即收集聊天记录、交易凭证、对方账号信息等证据,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。警方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,对案件进行调查,若符合诈骗罪立案标准,将依法追究诈骗者刑事责任。
被骗泰达币在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时,属于诈骗行为。投资者需提高警惕,认清虚拟货币交易风险,谨慎参与相关投资活动,避免陷入诈骗陷阱。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