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挖比特币会被抓吗?深度剖析法律风险

在中国,比特币挖矿行为面临严格的法律规制,很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,包括被追究刑事责任。近年来,国家多部门针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,明确了比特币挖矿的非法属性。

2021 年 9 月,国家发改委、人民银行等 11 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的通知》,将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定义为国家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,相关业务活动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。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整治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挖矿行为,严禁新增项目,加快存量项目有序退出。

比特币挖矿对能源的消耗极大,每产出一个比特币,其耗电量相当于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。大规模的比特币挖矿活动,对我国的能源供应造成了沉重负担,严重阻碍了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。此外,比特币交易常被用于洗钱、非法集资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,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,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。

从实际案例来看,北京朝阳法院在 2021 年宣判的首例比特币 “挖矿” 合同纠纷案中,认定比特币 “挖矿” 合同无效,驳回了原告要求支付比特币收益的诉求。2022 年,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,再次强调以电力资源、碳排放量为代价的 “挖矿” 行为,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 “双碳” 目标相悖,与公共利益相冲突,合同应属无效。

若个人或企业为降低挖矿成本,采取窃电等违法手段,不仅要承担补缴电费、支付违约使用电费等民事责任,一旦构成犯罪,还将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被追究刑事责任。例如,华某就因窃电挖比特币,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,缓刑一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三千元。

虚拟货币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,价格波动极为剧烈,投资交易风险巨大。在中国,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不受法律保护。普通民众应自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,远离比特币挖矿及相关虚拟货币交易活动,避免触碰法律红线,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法律后果。